8月7日,一汽奧迪在杭州錢塘江畔同時發布兩款新車:基于PPE平臺的Q6Le-tron家族和基于PPC平臺的全新A5L。前者則代表奧迪在華的純電攻勢,后者繼續深耕燃油車市場。
具體來看,Q6Le-tron家族涵蓋一汽奧迪Q6Le-tron及Q6LSportbacke-tron兩款車型,限時尊享價區間34.88萬元—39.88萬元。A5L全系推出運動版、運動版Plus、運動版quattro共3款配置車型,心動入手價分別為23.98萬元、25.68萬元、28.98萬元。
沒有“誰取代誰”的口號,也沒有“Allin”式的激進宣言,這場活動集中展示了奧迪在電動化與燃油車智能化領域的最新成果,以此可以看到奧迪“油電共進”的決心。
01
雙線產品布局
奧迪的兩款車型深化了智能化標簽,與華為深度合作。
作為PPE豪華純電平臺的首款產品,Q6Le-tron在技術配置上,配備2個激光雷達、13個攝像頭等感知硬件,結合華為解決方案,形成無圖L2級駕駛輔助能力,能夠實現紅綠燈識別、擁堵場景預判、高速匝道匯入等功能。三電系統采用107kWh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CLTC續航可達765公里,充電10分鐘可補充294公里續航,可適配800V/400V充電樁。
安全性能層面,車身34%采用抗拉強度達2150兆帕的超高強度熱成型鋼,高強度鋼和鋁合金占比達83%;電池區域由9層玻璃鋼纖維下護板及全包裹超高強度鋼防護,通過遠超國標3倍碰撞能量的“貨車側撞+固定柱體夾擊”連環碰撞測試,并獲得歐洲E-NCAP5星及美國IIHSTopSafetyPick+的最高評價。
設計與舒適性方面,一汽奧迪為該車提供了青城綠、流霞紫等7種車漆,其中青城綠與流霞紫兩款顏色專為中國市場打造,配備主動數字燈光簽名,前后大燈樣式可通過MMI系統自主選擇;座艙內88英寸ARHUD與多屏聯動,形成交互體系,20揚聲器Bang&Olufsen音響系統含頭枕揚聲器,車機喚醒時長200ms,支持連續對話與眼神識別控車。
A5L的技術亮點集中于智能架構與動力系統。其搭載的E³1.2電子電氣架構,支持由11.9英寸虛擬座艙、14.5英寸中控屏、10.9英寸副駕娛樂屏及13.1英寸W-HUD組成的交互體系,智能語音助手支持多指令連續對話。
作為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技術的豪華燃油車,嵌入式激光雷達配備恒溫自清潔系統,可實現城市及高速高階駕駛輔助。
動力上,第五代EA888發動機采用500bar高壓噴油與VTG可變截面渦輪增壓技術,配合HDI雙電機域智混系統,實現18kW動力輸出與25kW能量回收。此外,由于支持動力傳遞的P3電機安裝于變速箱的輸出端,在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一汽奧迪A5L依然可實現純電驅動,讓車輛在低速過程中動力輸出更加平順。
操控方面,quattro智能四驅系統可毫秒級分配扭矩,運動版車型懸架剛度加強,底盤降低20mm,配備漸進式可變轉向比系統。
空間設計上,軸距較海外版增加77mm至2969mm,后排座椅傾角優化至28°,全系標配“云感座椅”,有60mm可調腿托、118mm側翼及9種模式按摩功能。9分區智能全景天幕采用三重鍍銀技術,可隔絕99.9%紫外線與83.8%熱能,102顆RGBLED組成的星空頂與氛圍燈形成場景化交互。
02
油電共進的理性選擇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亦功在活動中指出,面對產業轉型,一汽奧迪堅守德系豪華標準,踐行“油電共進”戰略,借助PPE與PPC兩大平臺布局B級至D級市場,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智能化產品。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強調“在中國,為中國”戰略,稱奧迪正開啟品牌史上最大規模產品布局,雙線并進彰顯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
從雙線車型發布的策略上,可以看出保住燃油車的基本盤再發展新能源,奧迪的策略是理性的選擇。
2025年上半年,奧迪在華銷量為28.76萬輛,同比下滑10.2%,其中純電車型銷量為7897輛,同比下滑23.5%。中國雖依舊是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占全球總銷量的36%,但銷量與利潤的下滑態勢明顯。
從全球范圍來看,奧迪也在對其發展戰略進行重大調整。面對盈利壓力,奧迪撤回原定2033年施行的“全面停止研發和銷售內燃機汽車”計劃,不再設定明確的內燃機汽車終止時間表。奧迪全球CEO高德諾表示,公司未來長期的戰略將聚焦電動車型,但在2024年至2026年間仍將推出全新的內燃機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這一決策源于全球電動車市場發展未達預期,2024年奧迪純電動車全球銷量僅為16.4萬輛,同比下降8%,僅占品牌總銷量的9.81%。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奧迪需要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重新規劃產品布局與動力發展路線。
事實上,德系三強都在面臨相似的情況和。奔馳也宣布調整電動化目標,不再堅持“在條件允許的市場中全面轉向純電車型銷售”,轉而采取“燃油車與電動車長期共存”的策略。
寶馬也宣布重啟增程式混動技術,并下調了寶馬品牌和MINI品牌純電車型的銷量預期,其降幅或超20%。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在2024年曾公開表示,寶馬將繼續執行技術開放戰略,根據全球各地的差異化需求,靈活推進電動化戰略。
可見,這是德系三強在全球不同區域市場純電動車增速未達預期、盈利能力承壓下的共性抉擇。
無論如何,奧迪上市的這兩款新車,是其在電動化與燃油車領域技術積累的集中呈現。短期內,其價格區間與配置水平將接受市場的檢驗,消費者對智駕系統、續航表現、空間體驗等方面的反饋,將對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產生影響。
長期而言,PPE與PPC平臺的后續車型迭代、本土化研發的深入推進、產業鏈協同的持續加強,將決定奧迪在華市場的競爭力。作為累計銷量即將突破1000萬輛的品牌,一汽奧迪的產品調整不僅是企業自身的戰略抉擇,也反映出傳統豪華品牌在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適應與探索。
在汽車產業智能化、電動化的大趨勢下,技術落地的速度與市場需求的契合度,將成為衡量這場“產品迭代”成效的關鍵指標。奧迪如何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憑借技術與戰略優勢實現突破,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