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夸克憑借其“深度思考”和“AI超級框”等創新能力,成功捕獲年輕用戶并重塑“搜索即服務”的價值時,百度正不得不面對其核心在線營銷收入連續下滑、年輕用戶持續流失的嚴峻現實。關于搜索的終極之戰,遠飛一次簡單的產品迭代,而是一場關乎生態、利益和未來話語權的范式競速。
要問2025年最卷的AI賽道是什么,AI搜索一定榜上有名。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的《AI搜索產品評估2025》報告顯示,阿里巴巴旗下夸克在產品性能上以4.8分排名第一,首次超越傳統搜索引擎百度,登頂中國通用搜索產品性能榜首。
這份報告點出了夸克在復雜搜索推理能力、搜索結果專業性和準確率方面的突出表現,更被業界解讀為通用搜索行業“新王”的誕生。同時,報告也映射出長期穩坐中國搜索頭把交椅的巨頭百度,在AI浪潮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盡管百度十多年前就開始布局AI,但在將其核心搜索業務與AI深度融合的道路上,卻顯得有些遲滯。
如今,當夸克憑借其“深度思考”和“AI超級框”等創新能力,成功捕獲年輕用戶并重塑“搜索即服務”的價值時,百度正不得不面對其核心在線營銷收入連續下滑、年輕用戶持續流失的嚴峻現實。關于搜索的終極之戰,遠非一次簡單的產品迭代,而是一場關乎生態、利益和未來話語權的范式競速。
1
AI混戰中的“隱形冠軍”:夸克AI崛起之路
很長時間以來,當談論到搜索引擎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夸克。這一阿里旗下的產品,在過去往往被看作“小而美”的工具型應用,用戶體量不足百度的零頭,商業模式也未脫離工具類產品的局限——網盤會員、文檔服務等變現路徑清晰,但天花板明顯。
但自2023年AI浪潮興起,尤其是2025年以來,夸克卻憑借其對AI搜索的深度理解和快速實踐,悄然完成了從“網盤”到“AI超級框”的身份躍遷,成為AI混戰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夸克AI的崛起,靠的是對垂直場景的精準穿透和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思考”。2023年2月,夸克率先推出“深度思考”模塊,打破了傳統搜索僅返回鏈接或簡單答案的模式。當用戶輸入問題,系統不再只進行關鍵詞匹配,而是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分析和推理。IDC報告更是強調,AI搜索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場景中難以被替代”,如擁有獨家數據、定制算法及場景化服務拓展。夸克精準把握這一核心,在教育、健康、購物、旅行等多個細分場景下,展現出強大的“場景穿透力”。
以教育場景為例,夸克研發的“高考知識庫”和“高考志愿大模型”,以及推出的國內首個“志愿報告Agent”,通過“任務規劃—執行—檢查—反思”的深度研究技術能力,累計生成超1200萬份專業志愿報告。這不僅是從基礎信息獲取向智能決策支持升級的代表產品,更在高考這一國民級場景中建立了難以撼動的用戶心智。在健康領域,“夸克健康大模型”成功通過中國12門核心學科的主任醫師筆試評測,其構建出的“慢思考能力”在面對復雜醫療問題時,能分階段、層層深入地推導出最終回答,背后同樣有專業權威的醫學知識庫提供支持。這些深度場景化服務的拓展,使得夸克從一個信息“提供者”轉變為用戶問題的“解決者”和“決策輔助者”。
2024年,夸克通過整合阿里通義千問大模型,構建起一個無邊界的“AI超級框”架構。這一架構突破了傳統搜索工具形態,用戶只需輸入自然語言指令,系統即可自動解析需求并完成全鏈路操作,實現“搜、存、用一條龍”的閉環體驗。
例如,當你需要策劃一場旅行,夸克AI能夠主動拆解你的模糊需求(如“上海出發,國慶去西北,7天時間,預算1.5萬,想兼顧自然風光和人文”),并像人類一樣“先思考、再搜索、精輸出”。它會主動追問細節、實時獲取數據,并利用阿里生態(如高德地圖、飛豬、淘寶)的資源,為你生成包含路線、預算分配、隱藏玩法乃至避坑指南的結構化、可執行的行程方案。這種“識別-決策-交易”的閉環,將搜索變成阿里生態的調度中樞,用戶所開啟的,已經不再是一次簡單的信息檢索,而是一段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激發創造的全新探索旅程。
值得一提的是,夸克的崛起也得益于其獨特的“搜索基因+生態協同”降維打擊。繼承阿里夸克搜索引擎能力,它支持實時抓取電商平臺(如淘寶、京東)的價格、評論、榜單數據,生成動態競品報告,助力商家實現動態定價策略優化。商品文案的工業化生產、用戶評論情感分析等功能,更是深度適配電商場景,顯著提升了決策效率和轉化率。
此外,夸克擁有龐大的年輕用戶群體,根據QuestMobile數據,其用戶中50%在25歲以下,00后占比過半。這些Z世代用戶對AI的接受度更高,也更愿意嘗試新的交互方式。夸克通過其“無廣告、純凈搜索”的特點,以及網盤等實用功能,早期就積累了大量年輕用戶。這種用戶基礎,加上阿里集團將其列為與1688、閑魚、釘釘并列的戰略級創新業務(“新四小龍”),并將其作為阿里押注AI to C的重點應用,更是為其AI轉型注入了強大的資源和戰略優先級。
IDC將夸克在產品性能上超越百度視為“通用搜索行業首次迎來新領跑者”,這無疑是對夸克AI化戰略的最好注腳。
2
百度AI的轉型困局與現實壓力
相比夸克的快速突圍,百度這位中國搜索市場的長期霸主,在AI搜索的變革浪潮中卻顯得步履蹣跚。盡管百度是國內最早布局AI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擁有深厚的AI技術積淀(如文心大模型),但在將其核心搜索業務與AI深度融合的道路上,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轉型困局。
這份困局的核心,在于傳統搜索廣告這一“生命線”與AI搜索底層邏輯的沖突。AI搜索追求的是“效率”和“直接解決問題”,它傾向于直接給出精準答案或完整解決方案,從而減少用戶在信息海洋中反復篩選和跳轉的時間。而傳統競價廣告的盈利模式,則依賴于用戶的“點擊”和“跳轉”,通過廣告曝光和流量分發來實現商業變現。
兩者在底層邏輯上的矛盾,使得百度在推動AI搜索變革時,不得不面對削弱自身最大現金牛的風險。長期以來,百度似乎更傾向于在“不影響核心廣告收入”的前提下,進行“漸進式改良”,例如在搜索結果中增加AI生成的輔助信息或精選摘要,但始終保留了原有的廣告模式和內容生態。這種策略下,AI技術對核心搜索業務的滲透淺嘗輒止,自身交互范式并沒有發生改變,也未能給用戶帶來“一步到位”的直接體驗。
然而,現實世界的危機正在加速核心業務的瓦解。Z世代對信息的獲取有著更高的要求,他們渴望能快速、準確找到所需信息,并獲得更個性化、多樣化和沉浸式體驗。 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25年初,百度搜索在18-35歲核心用戶群體中的日均使用時長驟降18%,年輕用戶持續流失。短視頻平臺如抖音、快手,以及垂直應用小紅書、知乎等,也明顯分流了傳統搜索需求,進一步侵蝕了百度的用戶基本盤。
Statista數據顯示,百度在中國搜索市場的份額已從2021年11月的87%逐步降低至2024年的60%。傳統關鍵詞搜索的不可替代性正在瓦解,用戶習慣的遷移,往往是商業模式崩塌的前兆。
廣告主預算的調整,進一步加劇了百度的商業困境。QuestMobile數據顯示,消費品行業70%的預算流向了快手、淘寶等平臺,百度的份額不足5%,僅高于愛奇藝等長視頻平臺,且已連續多個季度下滑。
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百度核心在線營銷收入同比減少6%,這已是連續多個季度的下滑。盡管百度App的月活用戶量仍在增長(2025年Q1達到7.24億,同比增長7%),但這種增長帶來的商業價值卻未能有效轉化,用戶量變動對商業收入的貢獻并未達到預期。隨著微信、抖音等超級APP的興起,百度作為“流量入口”的價值被嚴重稀釋,其傳統廣告業務面臨巨大的增長壓力。
內憂外患下,百度也并非沒有嘗試破局。2025年7月2日,百度AI DAY上宣布了其搜索產品近十年來的最大改版,將傳統的搜索框升級為一個無所不包的“AI超級入口”。這個“框”的輸入能力被徹底解放,支持超長文本、文件搜索以及語音、圖片、視頻等多模態輸入,并集成了“AI寫作”“AI畫圖”“AI出游”等快捷方式,試圖將搜索從一個被動的信息提供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需求滿足者。同時,推出“百看”取代傳統鏈接列表,將搜索結果整合為圖文、音視頻混合排版的信息流,并接入智能體、真人服務,意圖打造“搜索即服務”的閉環體驗。
然而,百度的AI轉型,相比夸克、豆包等玩家,在時間上并不算早,甚至可以說是拖沓。在此之前,這些新興玩家早已陸續接入各類智能體和AI功能,支持超長文本、多模態輸入,并直接輸出結構化解決方案,從功能上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搜索引擎。
更關鍵的是,在商業模式上,百度嘗試用“智能體廣告”來實現破局,讓廣告成為AI答案的一部分,用“服務式推薦”來縮短用戶決策路徑。但這種新模式面臨的挑戰遠比想象中復雜:用戶能否輕易分辨“AI真心推薦”和“硬塞廣告”?智能體廣告的效果評估如何量化?以及,這種“付費答案”的模式,會不會重蹈當年百度百科因企業付費編輯詞條引發爭議的覆轍,最終稀釋用戶信任?
對百度而言,轉型與否,是在確定性衰退與不確定性增長間的艱難抉擇。當搜索從“給鏈接”變成“給答案”,錢從哪里來,成為了百度必須重新回答的根本問題。武漢百捷的倒閉,無疑是傳統搜索廣告裂痕最刺眼的注腳。在AI掀翻舊桌子后,能活下去的,大概率是那些能造出新桌子的人。百度能否在這場范式躍遷中“革自己的命”,再造AI時代的搜索霸主,仍需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