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已經全面落后了,實在搞不明白現在還有人買燃油車!”如果經常刷短視頻,相信你看到過這樣的言論。那么,現實中燃油車真的被淘汰了嗎?不妨看一組數據。

來自中汽協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相關數據,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分別為696.8萬輛和693.7萬輛,這意味著2025上半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突破了44%。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銷售的每10輛新車里,就有4.5輛是新能源汽車。
看到這或許有人會說,這個數據已經夠厲害了,新能源車基本上快占據了半壁江山。但或許你不知道的是,自2024年7月份之后,中國汽車銷售數據中,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就已經超過了50%。
換句話說,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漲到一定程度后就漲不動了,燃油車和新能源的份額維持在一比一的狀態。就下方圖表,也就是今年上半年的燃油SUV銷量排行榜TOP20來看,或許釋放了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現在買油車的不在少數,且合資在油車領域依然強。

油車堅守半壁:理性選擇與多元需求的勝利
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私家車平均年行駛里程為15600公里,較2024年的14800公里略有增長。眾所周知,新能源車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使用成本低,對于一年行駛里程大于15000公里的用戶來說,買電車就非常合適了。

以一年行駛20000公里為例,使用電車一年能比燃油車節省9000元左右。而且行駛里程越高,節省的費用就越多。反之,如果你的年用車里程在2萬公里以下,甚至有些人的年用車里程還不到1萬公里,這個時候省下來的所謂油錢并不明顯,反而是電池的日歷壽命折損、居高不下的保險以及越來越低的保值率擺在眼前。
就上述國內私家車平均1.56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來看,適合買新能源車的固然不在少數,但也有群體更適合買油車。正是這樣的基本情況,使得目前新能源車和油車維持了一比一的購車比例,也就是不少年輕人百思不解的狀況,都2025了,為什么買油車的依然不在少數。

對于合資品牌來說,大家都知道合資車企的新能源滲透率比較低。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中國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約為6.6%,主流合資車企新能源滲透率普遍低于10%。意思是合資車企的主戰場依然在燃油車領域,而絕大多數自主品牌已經放棄了燃油車的研發。
這就帶來了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雖然大方向是在向上走,但由于短時間涌進來這么多競爭對手,這樣一來賽道就變得十分擁擠,頗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感覺。而合資依然占據主動權的燃油車領域,相對來說雖然市場份額是在逐步減少,但競爭沒有那么激烈。

因此,1.56萬公里的平均里程,更像是一個市場需求的天然分水嶺。它清晰地劃分出兩大用戶陣營:一方擁抱電動化的經濟性與前沿體驗;另一方則基于自身的使用頻率、特定場景和對風險的評估,更傾向于信賴成熟可靠的燃油技術。這便是當下新能源與燃油車銷量能夠維持接近1:1格局的核心邏輯——這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市場細分下理性消費的必然結果。
燃油SUV榜單解析:合資固盤,自主頭部“油電并濟”
將目光聚焦到更具象的2025年上半年燃油SUV銷量TOP20榜單,當前油車市場的競爭態勢與品牌格局便躍然紙上。這份榜單傳遞出兩個尤為鮮明的信號。
信號一:合資品牌仍是燃油領域的中流砥柱。 榜單中,合資品牌車型強勢占據了12個席位,占比高達六成。、/皓影、大眾途觀L/探岳等經典車型,憑借數十年積累的品牌號召力、深入人心的品質口碑、成熟穩定的動力總成以及龐大的用戶基礎,持續吸引著大量信賴燃油車的消費者。

這與合資品牌整體在新能源轉型上的相對滯后(截至2025年7月滲透率僅約6.6%)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電動化賽道仍需奮力追趕的現實下,燃油車領域無疑成為合資品牌穩住市場份額、保障利潤來源的關鍵“基本盤”和“壓艙石”。
再來看第二個信號,自主頭部車企憑“油電雙修”支撐大局。 自主品牌在TOP20中拿下了8個位置,且全部出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這四大頭部車企之手,格局集中度極高。
其中,吉利汽車是最大贏家,TOP20車型中,吉利有三款車型入圍,分別是排名第一的星越L,足足賣了146223臺;博越L雖然半年銷量沒破10萬臺,但也賣了81503臺;還有繽越,上半年銷量為63490臺。

長安汽車在油車市場的存在感也不弱,明星車型長安CS75PLUS上半年實現了銷量破10萬臺,即達到了100188臺,比RAV4榮放賣得都好。還有奇瑞汽車,瑞虎8和捷途X70這兩款車也入圍了TOP20榜單,加起來銷量接近15萬臺,勢頭可見一斑。另外就是深耕燃油SUV領域多年的哈弗,此番也有大狗和H6兩款車進入TOP20陣營,雖然數據稍遜一籌,但兩款車加起來的銷量也達到了112136臺。

也就是說,目前自主品牌在燃油SUV領域還能排的上名號的,只有吉利、長安、奇瑞和長城四家,大家能從這四家車企身上發現一個共同點,沒錯,它們都是絕對意義上的自主品牌第一梯隊。
進一步來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超140萬輛,更是將年度目標銷量提升至300萬輛;長安的半年累計銷量則達到了135.5萬輛,創近8年新高;奇瑞集團上半年累計銷量126萬輛,同比增長14.5%;長城汽車上半年累計銷量56.98萬輛,同比增長1.81%,但上半年凈利潤達到了63.37億元。

相信大家已經從這四大頭部自主車企身上發現一個共同點了,那就是它們的燃油車賣得好,進而為整體的銷量做好了背書。銷量做到頭部的自主品牌,其油車勢必賣得好,而油車賣得差的自主車企,很難躋身頭部,除了比亞迪。
【結語】2025年上半年的燃油SUV銷量榜,如同一份清晰的市場診斷書,揭示了當下中國汽車消費生態的真實圖景與深層邏輯。
它有力地矯正了“燃油車已死”的片面認知。44%的新能源滲透率固然是產業變革的里程碑,但同樣接近半壁江山的燃油車銷量,則是市場理性選擇與需求多元化的生動注腳。里程焦慮的精算、特定場景的剛需、對成熟技術的信賴,共同構筑了燃油車穩固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對于年行駛里程有限、身處特殊使用環境或對新興技術迭代持審慎態度的龐大用戶群而言,燃油車依然是契合其核心訴求的可靠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