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創作中,作家們常常展現出一種天生的傲骨和獨特的喜好,同時,他們所描繪的角色體質往往充滿了自相矛盾的特點。

這或許是所有作家的共同點。從古至今,文學巨匠們都以其獨特的文學風格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力留下了豐富的作品。

回溯到遠古,一代文豪李白以其豁達豪放的個性,一杯清酒便能催生千篇佳作。近年來,大作家金庸以揮灑萬言的筆墨書寫著千世英雄,卻在其中流露出對世間不公的不滿。這讓人突然意識到,這些文豪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他們也有著可愛之處。

在金庸的作品中,姓田的角色似乎成為了被作者深深仇恨的對象。這一點體現得最為明顯的便是金庸筆下的田伯光。田伯光原本是一名“采花大盜”,武藝出神入化,擅長刀法,本應過著游歷人間、盡情享受美色的生活。

然而,命運卻讓他與令狐沖相遇,田伯光不得不以和尚身份混跡于恒山派。這個反轉令人哭笑不得,卻也顯示了作者對田伯光深深的憤恨。通過讓他成為和尚,金庸徹底解決了田伯光的好色問題,這一招既高明又解氣。在《飛狐外傳》中,金庸繼續運用這一手法,塑造了田歸農,一個為奪取藏寶圖不擇手段的小人。

他在外人面前虛情假意,表現得與南蘭感情深厚,但背地里卻出賣了南蘭,甚至企圖通過泄露藏寶圖密碼來獲取朝廷的幫助。最終,田歸農以自盡收場,他的一生就此淪為貪欲的犧牲品。

這些角色在金庸小說中無疑是反派,而他們都姓田,這不禁讓人思考作者對這一姓氏是否有著特殊的厭惡。
除了對“田”姓的仇恨之外,金庸先生還對他的表哥徐志摩有著深深的憤恨。

徐志摩的風流往事和多情之舉讓金庸感到非常不滿。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的曲折情感讓金庸認為徐志摩是一個罪惡的化身。金庸通過小說中的隱晦諷刺,表達了對表哥這段感情經歷的不滿。這種對表哥的憤恨,或許是作者心中的一種童年陰影,通過文字的表達找到了宣泄的方式。

此外,金庸小說中的角色命名中,還有一個規律,即“天德”姓的人物通常是反派。吳天德和段天德分別是《笑傲江湖》和《天龍八部》中的反派角色,他們所做的種種壞事和邪惡行徑,使得這個姓氏在金庸的小說中成為了不祥之物。

通過這種巧妙的命名手法,金庸讓天德一姓的角色承載了一種上天有好生之德的諷刺,為小說增色不少。
總的來說,金庸先生的文學作品中體現了他對不公的不滿、對善惡的明辨,以及對于一些特定姓氏的特殊情感。

這些情感通過小說中的角色、情節和命名得以充分體現,為他的作品增添了深刻的內涵。作為文學巨匠,金庸的傲骨和對世道的獨立見解,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